聚餐网
聚餐网台湾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生活 > 美食技巧

肉骨茶的起源

时间:2023-08-27   作者:小编  点击:452

肉骨茶有治疗风湿的功效,很多人只知道它的功效切不知道肉骨茶的起源,聚餐网现在把肉骨茶的起源详细给大家讲解一下。

肉骨茶有治疗风湿的功效,很多人只知道它的功效切不知道肉骨茶的起源,聚餐网现在把肉骨茶的起源详细给大家讲解一下。

饮食起源之说,常有夸大其实之嫌。

这无非是透过故事性的联想,有意或无心地勾勒出味觉以外的动人画面;隔着久远模糊的岁月,许是经过加油添醋丶附会再创,更多是以讹传讹的结果。

这些年来,一股傻劲地投入南洋饮食文化的考究与书写,起初也只是纯粹为了贪吃好玩,一心想突破写作框架,寻求全新的书写可能,岂料一脚踩进之後才发现食海无涯,光是我们华人方言族群的饮食下南洋一章,就有挖掘不完的趣味题材。然而在书写过程中最常教我感到困惑的,却是本地饮食史料的严重不足,及缺乏资料性的深刻纪录,所以也只能透过对坊间的传说耐心推敲,及以口述历史的方式去作实地的田野调查,从中挖掘出一些史实端倪和体会“发现”的乐趣。

如果我们断言巴生就是肉骨茶的发祥地,那先要厘清过滤的当然就是许许多多似真还假丶似假还真的起源传说了。

先从最具“创意”的一则谈起,让大家见识一下肉骨茶在国外的另类起源说法。

话说当年一潮藉男子离乡背井到南洋谋生,其妻特地在行李中塞进一包汤料,意在让他出门在外煲汤自足,以便寄托怀乡思妻之苦。後来该男人深得一马来女子心仪,委身下嫁;马来新妇决定恪守中国妇道,经考究发现其夫从故乡带来的汤料营养有馀口味不足,遂加入肉骨和香料,每日子夜即起,熬汤两时辰,以汤泡饭侍夫。男人汤足肉饱,力气大长,天色未亮,出门割胶。此为肉骨茶起源。

以上一段是从中国网站抓下来的,一看就知道绝非出自新马华人之手,我想也不会有华人将肉骨茶与娘惹给联想一块吧!在笑话之馀,不禁佩服作者对南洋有所概念,所以故事情节才会出现南洋丶割胶等意象字眼,再溶入QQ娘惹文化的烘托,一同拼凑出一幅“想像”的南洋风景画,为肉骨茶在国外增添一份让人信以为真的绮想,这就是杜撰饮食起源之说的“伟大”了。

此外还有一些故事性蛮强的传说,像某药材店老板为了骨瘦如材不爱吃饭的儿子苦恼,於是下手调配药材肉骨汤,结果孩子不但吃开了胃,而且还天天要以汤捞饭,这就成了南马肉骨茶配方的起源,听说还有肉骨茶店把这典故写在墙上。

当然,在诸多说法当中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还是“苦力”论,这可说是流传最广也影响许多人将肉骨茶定位成庶民饮食的脚本。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多把南洋与卖猪仔划上等号;惯性思考的结果,这些被卖来南洋当苦力的先辈们,很自然便成了肉骨茶的创始者,或是参与其中以突显早期华人艰辛岁月的时代角色。有说发生在马来西亚的巴生,有说在狮城新加坡,反正场景不是港口就是码头,来自福建或潮州的苦力们在搬运货物的过程中,偶有来自故乡的药材碎片掉落在地,於是拣拾起来,集资买些肉骨加在一起熬煮成汤,便蹲在後街配饭进食,算是既补身又怀乡的一餐了。由於苦力都需要精神体力来应付一天的粗重工作,这样一顿既便宜又丰富的早餐就流传开来,经过不断发展和改良,便成了现在新马华人社会的特色佳肴。

从这广为人知的版本中,可以提出几个关键性的疑问,首先是肉骨茶到底是福建人还是潮州人所创?原创地点是在巴生还是新加坡?为何创始过程中没有提到茶所扮演的角色,但名称却叫成肉骨茶呢?再来就是在那物资短缺的贫困年代里,低下阶层的苦力们真的有能力吃得起肉骨吗?最後就是肉骨茶这名称到底是何时冒出来的?

前面两个答案的分歧是预料中事,所以我宁可从茶的疑惑中去寻找解答。无论是巴生,新山还是新加坡,汤汁浓郁的福建式黑汤派,还是汤清色白的潮州式白汤派,都是采用边吃肉骨边喝茶的传统方式经营,但回过头去看传说中在後街集资煮药炖肉骨的苦力们,却没有提及喝茶这回事;倒是在福建泉州,厦门一带,古早以前就有边吃肉骨边喝茶的饮食习惯。根据考究,新加坡开埠初年在港口当苦力的厦门人已把这套吃肉喝茶的方式传到那里,至於加入药材则是後来传至大马以後的事。在福建原乡没有肉骨茶这个称法,来到南洋当然更不太可能为传统习俗创个新词吧!

说到肉骨茶起源於低下阶层,是苦力们维持体力的日常早餐,这点我有所保留。我曾在十多年前访问过许多当时已6,70岁的老巴生,根据他们的说法最初肉骨茶并非一般人所吃得起,苦力们一般上只叫碗油饭捞些汤汁就算一餐了,所以巴生肉骨茶汤特别浓郁就是这个原因;而茶也是大碗大碗的喝,那有闲情学潮州人泡起功夫茶呢?倒是当时许多吃鸦片的有钱人喜欢光顾,大口吃肉细啜浓茶。

综合上述想法,再参考邱敬耀在1983年发表在新生活报的一篇寻访巴生肉骨茶传人的报导,以及这十多年来在巴生工作生活的地缘关系,我可以断言巴生就是肉骨茶的发源地,而肉骨茶一词也证实出自巴生旧区的肉骨茶老店德地,之後才传至星马各地的。

肉骨茶之命名,如果你认为是边吃肉骨边喝茶的缘故,那就错了,之前我已提过在福建原乡并没这个称法,来到南洋当然也不会无端地取个新词;据老巴生回忆,战前在吧生南区一带已经有好几位永春老乡在街头巷尾摆卖家乡小食,如蚝乾咸饭,肉羹汤以及後来演变成肉骨茶的炖肉骨,只是当时没肉骨茶一词,都说是“吃肉骨”吧了。

战後有个名叫李文地的人,曾经在这些食摊当过伙计,後来在後街经营起自己的生意,他只卖家乡炖肉骨,并以猪油炒饭取代蚝乾咸饭,由於他在肉骨中加进中药配方,一时大受食客欢迎。据称传说中的那些苦力就是把拾来的药材拿到李文地的食档集资煮食,之後他才参照配方加以改良,而变出巴生肉骨茶的最初版本。

後来有人为李文地取了个花名叫“肉骨地”,由於永春话里“地”和“茶”同音,久而久之“肉骨地”就传为“肉骨茶”,再加上吃肉配茶原是永春的食俗,李文地就乾脆挂起招牌写上宝号“德地肉骨茶”!

於是“肉骨茶”一名正式诞生。

如今重回60年前的历史现场,也许很多知食份子都只以为李文地的肉骨茶版图除了“德地”外,就只有第四儿子所经营的桥下“盛发”;其实不然,以下所列就是其後代开枝散叶,广泛分布在巴生地区的肉骨茶店,如德发,五月花,奇香,泉美,东和及庆祥等。

在巴生,肉骨茶传奇仍在静默中持续着,一个不经意我们随时会与“肉骨地”的传人擦身而过。60年的历史不算久远,“肉骨茶”一名则已走向了世界。

谁会记得肉骨地!

蔡澜谈肉骨茶:

吃 完 了 肉骨 茶, 健 谈 的 蔡 澜 和 记 者 聊 起 肉 骨 茶 的 "身 世":"南 洋的 肉 骨 茶 起 源 于 马 来 西 亚 巴 生, 那 里 有一 档 肉 骨 茶 大 排 档, 每 天 用 肉 骨 塞 满 一 个 大 钢 锅, 然后 用 慢 火 去 煮, 它 的 汤 水 之 味 道 浓, 可 是 汤 色 却 很清, 吃 过 之 后 回 味 无 穷。"

据 巴 生 居民 说, 这 摊 在 大 桥 下 的 档 子, 是 肉 骨 茶 的 发 源 地, 如今 变 成 一 代 传 一 代 的 生 意, 顾 客 源 源 不 绝。

蔡 澜 还 说: "巴 生 这 摊 肉 骨 茶 生 意 好, 还 养 活 了 后 巷 的 一 整 排 咖啡 和 小 吃 摊。 怎 么 说 呢? 很 多 顾 客 去 吃 肉 骨

茶, 找 不 到 位 子, 就 暂 时 到 后 面 的 摊 子 喝 咖 啡, 吃 点小 吃, 等 位 子 坐, 于 是 其 他 摊 子 的 生 意 也 好 了 起来。"

肉 骨 茶 传到 狮 城, 汤 色 和 用 料 都 有 一 些 变 化, 比 如 说 颜 色 变 得深, 有 些 还 加 了 药 材。 作 为 美 食 家, 他 认 为

各 有 各 的 特 色, 不 过 他 还 是 极 力 推 崇 肉 骨 茶 的 "开 山鼻 祖"。 这 个 摊 子 还 在 营 业, 有 机 会 到 巴 生, 不 妨 去 试一 试!

猜您喜欢:
相关的食谱:
相关的文章: